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洋山港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试运行 上海港稳居全球第一集装箱港

图为12月10日,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港区内车流不息,作业繁忙,却不见一人。

12月10日,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试运行,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和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

上海洋山港是世界最大的海岛型深水人工港,中国第一座近海深水港,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总投资700亿元以上,从2002年到2020年,分4期建设。

其中洋山四期码头岸线长达2350米,拥有2个7万吨级泊位和5个5万吨级泊位,设计吞吐能力初期达到400万标准箱,远期将达到630万标准箱。洋山四期全面建成后,将助推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这一数字等于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之和,体量达到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713万标准箱,自2010年起连续七年全球第一。 而洋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到上海港40%以上,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

“智造”世纪大港

据悉,今日开港的洋山四期码头自2014年开始建设。放眼全球,规模如此之大的自动化码头一次性建成投运堪称史无前例。

上海洋山港四期建设中,中国建筑旗下中建港务主要负责了水工码头Ⅱ标段、重力沉箱式工作船码头、全部地基加固工程、道路堆场Ⅰ、Ⅲ、Ⅳ、Ⅴ标段,以及综合办公楼等项目,工程量达四期全部土建工程总量的四分之三。

作为洋山港主要建设者,中国建筑旗下的中建港务自2002年6月26日打下第一桩始至今,以主力军身份承担了洋山一期至四期工程的建设,土建施工份额从一期工程35%到四期75%,为上海港连续七年雄踞世界第一大港提供了最为坚定的支撑,并用先进建筑技术应用实现了“智能”造港。

由于洋山四期码头,港区集装箱的装卸、调运、运输等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工操控的自动化运作,而岸吊、轨道吊等运营设备均在83.3米中控塔内远程操控。中建港务在洋山建设中,首次引入BIM技术,运用到码头、道堆及房建工程施工中,承建的83.3米中控塔不仅成为 “地标性建筑”,更是整个自动化码头运营的“指挥中枢”。

特别是面对自动化港区运作对道路堆场可调式基座轨枕预制安装、MRS87A型钢轨铝热焊接安装、GFRP筋港区道路堆场中应用等前所未有的施工难题,中建港务组建专业团队,扎根现场进行攻关,将一个个难题踩在脚下,全力“智”造全球技术水平最高、世界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洋山四期港区全面实现 “智能装卸”、“零排放”和“无人码头”奠定了坚实的土建基础。

另外,洋山施工的一个前提,就是填海而来的土地要足够结实,以满足在其上进行施工的要求。为了尽快夯实土地,必须对其进行加固。而在对吹砂堆积区域进行振冲加固时,振冲装置要深入到地表以下20多米进行振冲,并且要分节提升进行分层振冲,逐层达到密实效果。从地下负20米到地表的整个振冲过程都是在监管人员目光无法触及的“黑箱”中进行的。

为此,中建港务进行技术攻关,自主开发出振冲自动监控系统并应用到振冲施工中,形成了“自动监控下深层粉细砂地基振冲施工”工法。该系统通过对振冲过程中各项原始数据的采集,转换成直观、形象施工曲线,让整个过程都可以被实时监控。

自动化的技术亮点在这里

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建成和投产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技术应用以及装备制造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

相对于传统的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码头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的操作。这就意味着整个码头和堆场内将不再有人,不仅岸桥不需要人驾驶,连集装箱卡车也不再需要,直接由自动运行的无人驾驶AGV小车把集装箱运到堆场,堆场的桥吊也是无人操作。原先的码头操作员全部转移到监控室,对着电脑屏幕就能完成全部作业。

中国交建所属振华重工承担了全自动化码头的设计研发制造和安装调试任务,提供了全部16台岸桥、88台轨道吊、80台自动化引导小车(AGV)、4台轮胎吊,以及ECS软件系统(设备控制系统)。

其中,自动化引导小车(AGV)是自动化码头的水平运输工具,也是码头投放数量较多的设备。为了确保地面运输连续性作业,振华重工亚洲首创自动化引导小车全换电技术,中国也成为继续欧洲、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在不远的将来,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作业效率将达到40箱/小时,远超人工码头的作业效率,同时减少人工70%。

40箱/小时是什么概念?即便是全国劳模、世界最优秀的码头操作工人,也无法达到这一效率。

此外,自动化码头还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保证操作工人人身安全,工作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而且洋山四期使用的桥吊、轨道吊、AGV均采用电力驱动,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及堆场装卸环节完全消除了尾气排放,环境噪音得到极大改善,中交建方面称,上海洋山港作为中国港口建设的旗舰工程,尤其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背后,是中国港口建设体系的强力支撑。

中国交建集成了我国港口建设的全部技术和能力,也代表了世界港口建设的最高水平。中国交建牵头的科技项目“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预示着中国有了在全球任何地方建设港口的能力。

港口机械的新跨越

指挥全自动化码头的,是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系统)和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ECS系统),两者组成了洋山四期码头的“大脑”与“神经”。这两套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让国内全自动化码头真正用上“中国芯”。

振华重工副总裁张健说此前曾在接受采访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洋山港四期是国内唯一一个‘中国芯’的自动化码头。

振华重工从2002年开始在全球推广自动化码头设备,已为荷兰鹿特丹港、美国长滩岛港、英国利物浦港等全球重要港口的自动化码头提供几乎全部单机设备。

与此同时,振华重工从单机设备销售向系统集成迈进。2014年,振华重工升级改造了国内首个自动化码头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开始运营。2015年,振华重工与青岛港携手打造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目前,意大利VADO码头使用了振华重工研发的自动化码头ECS系统。

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公司是国有控股A(600320.SH)、B股上市公司,公司资产规模达590亿元人民币,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43.48亿元人民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12亿元人民币。

振华重工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制造商,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振华重工岸桥产品的营业收入170.82亿元,占该公司总营收的70%。自1998年起至今,振华重工的岸桥已经连续19年位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而现在,振华重工,正在转型成为自动化码头系统总承包商,并希望成为全球第一的港口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码头系统总承包商。

从单纯的硬件设备销售,到研发软件的系统集成,振华重工正在形成最核心的竞争力——全自动化码头的标准体系。

张健说,借助全自动化码头系统的研发契机,振华重工探索与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合作,共同研究制订全自动化码头的标准。而未来,这些标准也将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走出去。张健说,中国标准正在逐渐为国外码头所接受。